“协作力”是我们经常听到或见到的一个热词。
相信有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或见到这个词汇时,会下意识地把这当作职场人士才需要的能力,似乎现在和孩子谈论协作力有点为时过早了。更何况,因为当下的应试教育强调的是个人成就和分数竞争,胜出的往往是那些在学习上拿高分的“学霸”,这就导致很多父母忽视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协作力。
可协作力对孩子的发展却是如此地重要,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不可轻视的教育素养。原因就在于,个人的成绩和成就并不能保证孩子自动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缺乏协作力会直接导致孩子社交技能的落后,而社交技能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孩子需要有前瞻性,如果我们把目光从校园转到职场,就会发现,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面试应聘者时,除了对职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等会提出明确的要求之外,还往往会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与同事合作、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就是是否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这是因为,在强调高度融合的工作环境里,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团队协作,仅靠“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景。
相反,一个高端人才的强大之处更多地体现在团队的凝聚力和领导力上,其中自然包括人际沟通、合作谈判和团队协作等。
既然协作力对孩子交友的能力和其未来的职业及人生发展有着这么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协作力呢?
01 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天性的障碍,才有实现协作力的可能
协作力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可以说,人生下来时的本能是不愿意协作的。这从我们生活中就可见一斑,比如小朋友往往不肯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玩。
越是有天赋的孩子,在童年时期越是要进行各种协作力的训练,才能打造出决定他们未来竞争力的协作能力。
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自私”天性不做适当的干预,有些孩子的自私行为就会随着他长大,直到进入社会和职场后,就会暴露出问题,变成为“不会团队协作”“不为别人着想”之类的人,可想而知,孩子此时便纵有天大的才华和一身的本领,由于“不受欢迎”,在个人事业的发展上也必然是举步维艰,处处碰壁。
很显然,协作力作为构成情商智慧和培养孩子未来高端人才竞争力潜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就会自动养成,必须要从小开始打造才能生成。
02 采用分级协作训练方式,打造孩子的协作力
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来看,可以把协作力简单理解成“一种跟别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能力”。当然,除此之外,协作力还包含以下三个递进层次的能力。
当孩子有了在生活中养成的实实在在的人际协作能力和在团队合作中磨炼出来的领导力,就等于拥有了高情商竞争力,具备成就未来高端人才竞争力的潜质。
下面我将按照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场景来讨论这样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协作力?
● 一、学龄前:深入内化协作的好处
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单靠简单的讲道理是无法让他清楚地理解协作的好处。所以,我们要借用生活中的实物或事例来帮助孩子理解。
比如,一个好玩有趣的游戏常常是需要至少两个以上的人互相协作才能玩下去,父母可在和孩子开展亲子游戏的过程中,把协作的道理渗透给孩子,更通过孩子的实际体验,让他感知到人与人互相协作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