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之声!

今天是 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非法中介、招聘收费 教育部提醒高校毕业生防范四类求职陷阱

新京报讯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教育部日前发出提醒,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增强三个意识,严防四类陷阱,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需警惕的四类常见求职骗局之一是非法职业中介陷阱。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

二要严防招聘收费陷阱。不法分子常以招聘为名变相收取各类费用,牟取非法利益。有的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再以各种苛刻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费用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还。有的宣称具有知名公司内部推荐权,打着收费推荐优质岗位的幌子骗取钱财。有的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利用毕业生初入职场、求职心切的特点,设置培训贷、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有的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要求付费参加入职或考证培训,一旦收取费用便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承诺,甚至直接“卷款跑路”。

三要严防招聘诈骗陷阱。不法分子常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从事、参与违法行为。有的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发布事先编造的招工信息,以“高薪急聘”“学历不限”等字眼诱导求职者逐步暴露个人信息、下载刷单APP,骗取求职者钱财。有的以“勤工俭学”“招聘兼职”“高额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落入传销组织圈套。有的以招聘“行政秘书”“生活助理”为名,或打着招聘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幌子,要求女性求职者从事异性服务。有的以招聘名义,盗用求职者的银行卡、手机卡或支付账户等个人信息,用于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

四要严防“猫腻”合同陷阱。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毕业生到岗工作后,特别是当出现一些争议时,就可能被用人单位以没有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相关条款为由,拖欠或拒发薪酬。

教育部也提醒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增强三个意识,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参加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识别就业“陷阱”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警惕潜在的“高薪骗局”。二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多渠道甄别,不盲目轻信;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谨慎对待索要敏感信息、扣留证明原件等行为。三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主动了解学习求职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本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教育部表示,为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将通过开展“就业促进周”等六大行动,精准拓展就业岗位,持续优化指导服务,引导帮助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积极求职。

高校毕业生求职陷阱岗位招聘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四川之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真是愁死了!”一位满面愁容的妈妈声泪俱下地哭诉着,她那颤抖的声音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虑与无奈。她说女儿今年已经是第三次踏上考研的征程了,回忆起去年的情形,初试好不容易过了,可复试却未能通过,女儿在家整整哭了几天,那几日家里的氛围都压抑到了极[全文]
    2024-12-25 04:19
  • 2024年12月18日,新浪&微博教育盛典在北京盛大开幕。延续“教育的力量”这一主题,本届盛典聚焦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国际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热点,邀请行业精英、专家学者、院校代表及知名博主齐聚一堂,通过演讲、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科技变革时[全文]
    2024-12-24 02:25
  •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拥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当他们的眼睛第一次睁开,便开始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探索的渴望。谁能忘记那一刻,当宝宝开始捏着自己的小手指,眼中闪烁着无穷的好奇心,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场小小的冒险。学会翻身[全文]
    2024-12-16 03:49
  • 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这一点家长们可谓是深有体会,面对嘴甜又懂事的小女孩,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们心都快被萌化了,别说打骂了,有些家长恨不得把孩子夸成天才、宠成小公主。在每个父母眼中,自己家的孩子都是最特别、最优秀的,也正是因为这种鼓[全文]
    2024-12-13 03:4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四川之声 sc.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